你的位置:Z6尊龙官网 > 新闻动态 > 难怪秦基伟比王近山成就大上甘岭战术之争早在解放时期就有定性!
难怪秦基伟比王近山成就大上甘岭战术之争早在解放时期就有定性!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19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46

电视剧《上甘岭》热播,剧中秦基伟、王近山为名将,两人是老乡且同入红四方面军。抗美援朝时王近山职级稍高,因解放战争中他率中野六纵屡建奇功,如定陶大杨湖之战,以劣势装备击溃敌军。

此后,王近山常现于刘邓大军硬仗中,获称“二野朱可夫”。1947年,秦基伟由地方军区司令升晋冀鲁豫野战军九纵司令,但九纵距主力尚远。他率九纵随陈赓挺进豫西,因经验不足,多配合兄弟部队。

直至淮海战役前夕,中野为助华野围歼黄百韬而攻郑州,秦基伟九纵在此役中大显身手,歼灭国民党师万余人,陈毅司令员赞曰:“九纵已成熟,堪当大任。”

抗美援朝时,彭总命十五军机动防御“铁三角”,美军觊觎五圣山。三兵团孤军奋战,欲以打促和。王近山指挥,预判美军攻西方山,而美军却突袭597.9和537.7高地,即上甘岭。

秦基伟面对此景镇定自若,主要筹备冲锋,挖设坑道并预留预备队。但美军初攻即全力开火,炮弹如雨。两地失守后又被夺回,双方反复争夺,兵力不断增援。

秦基伟屡战摸透规律,指示白天守不住则退守坑道,夜间反击。他申请到“喀秋莎”火箭炮,夜间急射助我军出击。战事正酣,副司令王近山致电秦基伟,问其选择续战或撤退。

秦基伟回忆道:“王近山以勇猛著称,但在上甘岭前他犹豫了,给我两个方案逼我抉择。我选继续打,他才决定调十二军增援,战役升级,可见他决心不如我。”

战役再启,秦基伟与王近山在反击上产生分歧。王近山欲让十五军助三十八军攻391高地,秦基伟则认为上佳山更佳,因391地形不利攻击。最终,秦基伟攻下上佳山,证实其判断更实际。

秦基伟边战边总结经验:建议军防御正面缩短至20公里内,采用后三角队形;预备兵员需准备训练,减少运输和就餐人数;军需保持机动弹药量,确保随打随补。

王近山善打硬仗,但刺刀见红的战术在机械化战争中显落后,较秦基伟缺灵活与全局观,指挥风格似陈光。解放战争时期,襄樊战役中的王近山与郑州战役中的秦基伟表现各异。

襄樊战役中,王近山弃南山常规,刀劈三关,先取周边大山,使襄樊暴露,勇猛夺取。郑州战役,秦基伟预见敌逃,提前埋伏,大胜。建国后,秦基伟钻研现代战争,更适合高位,终任国防部长,获“五星上将”。



相关资讯